尿液混浊

尿液混浊的概述

1、定义

正常尿液是淡黄色透明的,随尿量的增减,尿的颜色可以发生变化,出汗或饮酒后,尿也会暂时性的变浓,但当尿液呈现混浊状态时,有可能是一种病态表现。尿液浑浊(cloudy urine)常见原因是尿液碱性过高,引起尿中磷酸盐类结晶沉淀使尿液变浊。肾盂肾炎的患者可出现尿液混浊,尿液严重感染也可见尿液混浊,罕见的乳糜尿则是由于淋巴管被寄生的丝虫阻塞导致。

2、症状部位

肾脏、前列腺

3、症状科室

泌尿外科

4、常见病因

肾盂肾炎、前列腺炎、运动过量等

尿液混浊的原因及发病机制

前列腺溢液

因为正常时即可有一定量的前列腺液随尿排出,一般肉眼难以发现。若你是年轻人,体内的雄激素水平较高,前列腺液分泌量较多,排尿时由于前列腺平滑肌的被动收缩,很容易造成前列腺液的溢出。尤其是夜间,由于阴茎持续被动勃起,更刺激腺体分泌,以致在晨起排尿时出现尿白,或者大便时前列腺受到挤压,排尿时可出现间断的尿白现象。

前列腺炎

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特异性和非特异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,从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症状。要想与生理性前列腺溢液相鉴别,必须通过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B超检测等。通常,患前列腺炎者,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增多、卵磷脂小体减少或至诊断标准范围。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。其中急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前列腺炎症。

尿液中盐类结晶所致

由于运动过量、或者过食肉类及蔬菜后,导致草酸盐等代谢过量而产生盐类晶体尿,积存在膀胱内,待排尿时排出,从而出现白色浑浊尿。这种情况也比较多见。此时尿液的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大量的盐类结晶或在尿中滴入盐酸少,尿液由浑浊变为清晰,即可明确。

急性尿道炎

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尿道分泌物增多,刚开始是粘液,渐渐地小便混浊,使得尿道分泌物转变为脓性。

乳糜尿

该病比较罕见,是由于丝虫引起,大量的淋巴液进入尿液中,导致白色浑浊尿。由尿液的乳糜定性即可确诊。

尿液混浊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

1、尿液混浊的检查方法

进行尿常规、尿管型、免疫球蛋白轻链测定等检查。

尿常规

尿蛋白一般为微量或少量。若尿蛋白>3.0/24小时,提示非肾盂肾炎的可能。尿沉渣可有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。若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诊断。

尿培养

同急性肾盂肾炎,但阳性率较低,有时需反复检查方可获得阳性结果。阴性尿细菌培养患者中约有20%可找到原浆型菌株,胞膜虽破裂,但原浆质仍在,一旦环境有利即可重新繁殖。膀胱灭菌后尿培养及尿液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时,有助诊断,据此可与膀胱炎相鉴别。

肾功能检查

通常有肾小管功能减退(尿浓缩功能减退,酚红排泄率降低等),可有尿钠、尿钾排出增多,代谢性酸中毒;尿少时血钾可增高。晚期出现肾小球功能障碍、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,并导致尿毒症。

X线造影

可见肾盂肾盏变形,明显不规则甚至缩小。

2、尿液混浊的诊断鉴别方法

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可作为诊断的参考,但不能作为依据。因多数非梗阻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,既往可无泌尿系感染病史,也无其他肾病史。常隐匿起病,氮质血症症状可为患者首发症状,诊断时应予注意。

尿液混浊的危害

小便浑浊有两种情况,一是正常生理现象,二是疾病的外在表现。当气温升高、出汗多、饮水少、排尿少,贪吃肉食或蔬菜水果之时,尿液即呈碱性或酸性。此时,尿液中会有较多磷酸盐、碳酸盐或尿酸盐结晶体析出,从而使尿液呈浑浊样。这是正常现象,只需改善生活习惯便可恢复正常。

在很多时候,尿是混浊的,一些泌尿系统的疾病不能分开,根据实验结果,尿混浊会与慢性前列腺炎和尿道炎有关。

慢性前列腺炎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尿滴白(尿液浑浊如同乳汁),临床上将之称为乳糜尿。如果是尿道炎,那么尿液浑浊集中表现为尿道口有分泌液,开始为粘液性,后转为脓性分泌物,渗入尿中,即为粘稠状。膀胱炎下的尿液浑浊则以脓尿为主,有时可出现血尿。这三种情况,为小便浑浊的常见表现。

尿液混浊的防治方法

1、尿液混浊的预防方法

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要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防御能力。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如糖尿病、肾结石及尿路梗阻等。积极寻找并去除炎性病灶,如男性前列腺炎,女性尿道旁腺炎、阴道炎及宫颈炎。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,如必需保留导尿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。女性与性生活有关者,应于性生活后即排尿,并内服一剂SMZco。怀孕期及月经期更应注意外阴清洁。更年期服用尼尔雌醇,每月1~2次,以增强局部抵抗力。

2、尿液混浊的治疗方法

针对引起尿液浑浊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。采用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,找到致病菌及敏感药物,规范系统用药。平时注意阴部卫生,避免憋尿及久坐,多饮水、戒烟酒、规律并节制性生活。

关联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