戀童癖

戀童癖的概述

1、定義

“戀童癖”是以未成年為對象獲得性滿足的一種病理性性偏好。 戀童癖性欲指向的范圍一般是青春期以前或未發育的兒童。學術上,戀童癖概念產生于19世紀末,但在西方輿論中的出現,則基本上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才開始的。

2、別稱

戀幼癖

3、發病部位

全身

4、傳染性

無傳染性

5、高發人群

男性、女性

6、科室

心理科

戀童癖的典型症狀

1、戀童癖的典型症狀

戀童癖患者的行為表現為他們對性成熟的人不感興趣,只以兒童為滿足性欲的對象;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滿足和性快感,因此,他們常常通過窺視或玩弄兒童的生殖器來達到性滿足,性接觸往往末達到性交的地步就中止了。但隨著時間的延長,這種接觸的次數增多,心理滿足便會演變成生理滿足,即出現性交要求、玩弄兒童、折磨兒童等行徑。

2、戀童癖的分類

固定型

這類患者對成年人不感興趣,只愿與兒童交往,并且只有在與兒童交往時才覺得舒心。他們獵取的對象一般都是很熟悉的,如鄰居家、朋友乃至親戚的孩子。首先是與這些孩子玩耍,帶她們看電影、逛公園、買東西給她們吃,獲得孩子的信賴,與孩子建立起友誼,進而才發生有關性方面的接觸。

回歸型

這類患者表面上看起來與常人無異,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有過正常的戀愛史,甚至已結婚成家。但是,當家庭、學習、工作等方面出現壓力或遇到重大精神刺激后,便回復了不成熟的性表達方式。這類患者獵取的對象都是不熟悉的兒童,其行為帶有沖動性,同時有的人還伴有酗酒的現象。

攻擊型

這類患者的攻擊對象主要是兒童,他們由于各種原因而存在一種攻擊心理,想借助于折磨兒童而發泄出來。根據科恩等人的研究結果報道,他們往往用各種殘忍和變態的手段來蹂躪兒童的某些器官,還強迫兒童滿足他們的各種下流要求。這類患者與施虐狂很相似,他們追求的不是正常的性感,而是通過不正常的性行為來發泄畸形的感情。在施虐的過程中,戀童癖患者會動作粗暴。

戀童癖的病因病機

最新研究成果認為,戀童癖者的大腦中的“白質”異于常人:簡單的說,灰質構成大腦,白質在灰質之間傳輸信號。正常人在看到兒童時會產生保護欲、而戀童者則是產生性欲。這些科學研究的發現,都指向一個越來越被學界接受的結論,即戀童是一種天生的"取向"。

戀童癖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

根據研究報道的標準,戀童癖患者年齡須≥16歲,戀童癖患者與受害兒童的年齡差距≥5歲,受害兒童的年齡一般≤12歲。對于年齡較長的青少年患者,未規定明確的年齡差距,確診有賴于臨床判斷。如果受害兒童已屆青春期后期,一般可稱作兒童性騷擾或戀慕兒童(ephebophilia),而不是戀童癖。

戀童癖的并發症

暫無相關信息。

戀童癖的防治方案

1、戀童癖的預防方法

可能很多戀童癖者在自己小的時候也遭受過別的戀童癖的侵犯,于是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面留下了這個看似永恒的傷疤。其實,戀童癖者不必要總是借口說,是這塊傷疤致使了你如今的戀童行為。傷疤當時的確對你是屬于危害的,但是今后的日子里,如果你面對面前一個和你當年相似狀況的小孩子時,你是否可以將當年那種受傷變為你對他的同情呢?如果你做到了設身處地的角色換位,那么接下來發生的絕不會是令你再有愧疚的事情。

2、戀童癖的治療方法

戀童癖屬于嚴重的性犯罪,法律上為保障兒童身心健康,一般都根據受害兒童的年齡和性別給罪犯不同程度的法紀懲處,此外,還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,其中,厭惡療法較為有效;當患者接觸兒童或兒童模型時給予能造成身心痛苦的刺激,經過多次反復,形成條件反射。從而改變其戀童的行為模式;對于有明顯情緒反應的患者,應使用情緒調節的方法,如有的人不與成人而喜歡與幼童打交道,就是因害羞起作用。

關聯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