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柱MRI檢查

脊柱MRI檢查的基本信息

1、定義

脊柱MRI檢查是對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診斷正確率MRI明顯比CT高,病源顯示、定位準確,可作為首選的檢查方法。

2、專科分類

生長發育檢查

3、檢查分類

核磁共振

4、適用性別

男女均適用

5、是否空腹

空腹

脊柱MRI檢查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

1、正常值

正常脊柱的MRJ表現,按信號強度遞減順序為:脂肪、髓核、骨髓、骨松質、脊髓、肌肉、腦脊液、纖維環、韌帶及骨皮質。用自旋回波序列(spin echo sequence),脊髓、骨髓、松質骨在T1,加權成像顯示清楚,而韌帶、蛛網膜下腔、椎間盤在T2加權成像清楚。

如果包括病理組織在內,在T1加權成像上亮度遞減順序為脂肪、骨髓、4~5日的陳舊出血、富含蛋白的液體(如壞死組織)、黏液、黑素(melanin)、慢血流(如靜脈血)自由基、GDDTPA(為MRI增強劑;在T2加權成像亮度遞減的順序是腫瘤、膠質化(Gliosis)、水腫、l周陳舊出血、液體、椎問盤。在T1與T2加權成像上均呈暗(低)信號者為空氣、快速血流(如動脈血)、鈣、鐵、數日內鮮血、韌帶、肌腱及其他對磁敏感物質。

2、臨床意義

異常結果:

MRI可準確評價脊柱和各種病理情況,T1加權成像適用于評價髓內病變、脊髓囊腫、骨破壞病變,而T2加權成像則用于評價骨唇增生、椎間盤退行病變與急性脊髓損傷。

原發骨腫瘤、腫瘤樣疾患、轉移瘤與感染等骨結構改變,在MRI有特殊表現,正常骨松質在T1加權成像表現為高密度,與此相對比,椎體海綿血管瘤或海綿血管內皮細胞瘤。

則在T1與T2加權成像均呈現亮信號,在T1呈高信號與含有脂肪有關,又因含水較多,故T,亦呈高信號。囊性轉移病變在T,加權成像通常表現為亮信號,而T。加權成像為暗信號.胚細胞(blastic)轉移病變如前列腺轉移癌在T1加權成像為低信號,與皮質骨表現相同。轉移瘤像與不含脂肪的新生物一樣,在T1加權成像呈低信號,在T2為高信號。MRI還可用于檢出骨病,如骨髓鐵沉積與骨硬化症(osteopetrosis),在這些骨病中,病變組織取代了正常骨髓。

脊柱MRI檢查的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

1、檢查過程

患者取仰臥位,人體中軸線與磁場縱軸線相重疊。頸椎掃描要求將下頜骨下緣中點(甲狀軟骨隆突處)對準表面線圈中心。上胸椎掃描以胸骨柄上緣和劍突連線的中點為中心,下胸椎掃描時中心可適當下移。腰骶椎掃描一般將髂嵴上2cm的連線對準表面線圈中心,根據病變部位可適當調整中心位置。胸椎掃描還須行椎體平面定位,做大范圍含頸椎2的上胸椎定位或含骶椎1的下胸椎定位。

頸椎掃描用頸椎表面線圈,胸腰骶脊柱用脊柱表面線圈。

通常選擇矢狀面為基本掃描方位,根據病變特點,加做橫斷面或(和)冠狀面的T1加權像,了解神經根的壓迫和病變的范圍。

掃描層厚 矢狀面3~4mm,無間距,9~11層覆蓋;橫斷面及冠狀面3~6mm。

SE序列的掃描參數與顱腦檢查相仿。矢狀及橫斷面掃描要在脊柱腹側加飽和,抑制主動脈搏動偽影。多個椎間盤橫斷面掃描可使用多層面多角度T1加權像序列。梯度回波序列的準T2加權像能良好顯示椎間盤病變,并可做椎管內脊髓造影,耗時短于SE序列的T2加權像,在上述兩種情況下,前者可代替后者。應用GMR技術可提高圖像質量。

增強后掃描需做矢狀、橫斷、冠狀3個方位的SE序列T1加權像。

2、注意事項

檢查前:

須取下一切含金屬的物品,如金屬手表、眼鏡、項鏈、義齒、義眼、鈕扣、皮帶、助聽器等。

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禁止做MRI檢查。

做盆腔部位檢查時,需要膀胱充盈,檢查前不得解小便。有金屬節育環者須取出才能進行。

體內有彈片殘留者,一般不能做MRI。

手術后留有金屬銀夾的病人,是否能做MRI檢查要醫生慎重決定。

MRI對飲食、藥物沒有特別要求。

檢查時:

檢查時胸腹部檢查時,要保持呼吸平穩,切忌檢查期間咳嗽或進行吞咽動作。

帶上已做過的其他檢查材料,如B超、X線、CT的報告。

脊柱MRI檢查的相關疾病和症狀

1、相關疾病

神經痛疾病、椎管內脊膜瘤、髓內腫瘤、隱性脊柱裂、半椎體畸形、神經根型頸椎病

2、相關症狀

脊髓出血、腰骶部皮膚多毛、異常色素沉著、皮竇道、骶部可有皮贅、形成尾巴、脊髓梗死、行走踩棉花感

脊柱MRI檢查的不適宜人群和不良反應

1、不適宜人群

裝有心電起搏器者。使用帶金屬的各種搶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。術后體內留有金屬夾子者。檢查部位鄰近體內有不能去除的金屬植入物。早期妊娠(3個月內)的婦女應避免磁共振掃描。

2、不良反應

少數人可出現胸悶、心悸等反應。

關聯內容